国内海运是中国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,在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货运量持续增长:2020-2024 年中国海洋货运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,2023 年中国海洋货运量达到 45.77 亿吨,初步估计 2024 年达到 48 亿吨。2023 年中国海运占整体对外贸易运输量的 95%,是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。
港口规模庞大: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。2023 年全球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,我国分别占八席和七席。沿海形成了环渤海、长三角、东南沿海、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,拥有宁波舟山港、上海洋山港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良港。
海运主体规模大:2023 年末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达到 4.1 亿载重吨,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二。2022 年末注册海船船员总数达到 90 万余人,广东、江苏等海运大省的海运企业数量众多,约达 1.5 万家、1.2 万家。
主要货种:集装箱、煤炭、金属矿石、矿建材料和石油及制品是中国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货类,2023 年,上述货物吞吐量占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 84%。其中,进口煤炭、进口原油吞吐量快速增长,进口铁矿石吞吐量维持高位,集装箱海运量占比则保持逐年增长态势。
主要航线:
粤津航线:以广东的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港口为起点,终点至天津港,辐射天津、北京、河北等地,是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纽带。
广东 - 营口 / 大连航线:连接广东沿海与东北地区的营口港和大连港,辐射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及内陆地区。
粤青航线:广东的港口与青岛港为主要停靠点,主要辐射山东、江苏两省,促进了华南与华东地区的经济互动。
粤沪航线:连接广东与上海港及其他长三角港口,辐射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长江三角洲区域,是连接中国两大经济重心的关键航线。
收费构成:
基本海运运费:这是收费的核心部分,基于货物的重量、体积、运输距离以及航运公司的定价策略来计算,可按货物重量或体积计费,航运公司还可能根据货物种类、运输季节、航线等因素对运费进行浮动调整。
内陆运输费:指货物在起运港和目的港之间的陆路运输费用,取决于货物的种类、数量、运输距离以及运输方式。
港口及堆场服务费:包括集装箱的装卸费、堆存费、搬运费等,具体金额取决于集装箱的类型、尺寸、堆存时间以及码头堆场的收费标准。
其他附加费:可能涉及港杂费、箱体附加费、单证费等。